息:苏秦安然无恙,已经与子之合营休整;子之创伤痊愈,仍然握有万余精兵。燕易王立即转头回宫,下令三千禁军严守宫门,决意要等真相大白再说。这个消息一传开,大臣们又开始了微妙的变化。老世族们狐疑纷纷,难辨真假,可聚相会商之后仍然坚持鼓噪,一片声请求燕王立即问罪苏秦子之,形成既决之势。可燕易王偏偏生了热寒急症,不能理事。忙于寻找门路投靠世族的子之同党们,嗅到了一丝另外的气息,连忙停止奔波,有的索性不再出门了。旬日之间,又一个消息传遍了蓟城:武安君与亚卿战场患难,已结联姻血亲,誓同生死,效忠燕王。两三日之间,蓟城朝局立转,老世族们甚嚣尘上的鼓噪顿时变成了窃窃议论,蜗居的子之同党们开始逢人便喊亚卿冤枉。文臣名士也开始念叨起武安君的盖世才华,只是王宫依然沉寂,燕易王依然不能理事。
这一日快马飞报:武安君与亚卿班师回国。燕易王传下了一句话的诏令,“本王带病郊迎”,却并没有要求全体大臣跟随。可在郊迎那天,蓟城所有的官员都出动了,连百工国人也空巷而出,人们都想看看这支败军之师究竟如何了。君臣国人们望眼欲穿地守候到日暮时分,突见前方烟尘大起,鼓角齐鸣,旌旗招展,马蹄如雷,两面大纛旗当先飘扬。眼尖者纷纷叫嚷,国人为燕国大败之后仍保有如此一支精兵激动了,一时间纷纷高呼各种万岁。
就在这时,张仪的和亲大队到了。
燕国的一场灭顶之灾已经过去。燕易王与苏秦、子之重新结成了君臣同盟。苏秦做了开府丞相,子之做了上将军兼领上卿,燕易王地位空前巩固。燕国老世族在这场短兵相接的较量中失败了,蛰伏了。燕易王与苏秦、子之,决意君臣同心,整饬吏治,训练新军,使燕国真正崛起。
按照礼仪,燕易王在约定日期将秦国公主迎进王宫成亲,张仪才能进入蓟城入住驿馆,开始邦交活动。在此之前,只能在蓟城外等候迎亲。张仪虽然不急,但也不想夜长梦多。大营扎定,立即修好国书,派嬴华进入蓟城与燕易王约定日期。嬴华午时出发,日暮时分辚辚归来。燕易王派出了司正[2]随同嬴华前来,抚慰送亲军马,带来了一百只羊、十头牛、三十头猪并六十坛燕山老酒。司正带来的国书言明:三日后燕王迎亲,举国大酺。
第四日正午,蓟城南门大开鼓角喧天,燕易王全副车驾出城迎亲。
秦军也是辕门大开,仪仗整齐,三十名长裙侍女护卫着栎阳公主的轺车辚辚驶出。张仪率领全副仪仗与一千铁骑甲士,随着栎阳公主的轺车方队跟出,在辕门外与燕易王车驾遥遥相对。燕国司正与秦国行人走马交换了联姻国书,接着鼓乐大作,燕易王与栎阳公主的轺车并驾前行,张仪率领秦国仪仗护卫随后,燕国仪仗押阵,浩浩荡荡开进了蓟城,开进了王宫。
婚典进行完毕,燕易王偕同栎阳公主在王宫大宴宾大臣。张仪坐席在燕王左下首,饮酒间看来看去,殿中没有苏秦。一个带剑将军来到张仪身旁道:“丞相,武安君是不会来了。”张仪淡淡笑道:“阁下何人?带剑入宫,八面威风也。”
将军一阵大笑:“论起威风何如丞相,偷袭敖仓,颠覆合纵,不在暗夜之中,便在宫闱之内,子之甘拜下风。”张仪露出轻蔑的笑容:“偷袭在战场,邦交在庙堂。张仪所为,天下无人不知。何如子之上将军,夺心于营,结盟于私,威压于朝,皆是神鬼不觉。张仪汗颜也。”
“丞相此言,子之不明。”子之突然语气阴冷。
“上将军,头上三尺有神明,总该明白。”
子之突然一转话题:“丞相,河外之战子之输得不服。”
“何处不服?”
“战力不服。若秦燕两军对垒,胜负未可知也!”
“上将军是说,联军牵累燕军战力,所以致败?”
“丞相明白人。”
“张仪冒昧揣测:上将军欲与我军单独较武?”
“丞相有此雅兴否?”
“为燕王婚礼助兴,从主便,但凭上将军立规。”
“丞相果真痛快。秦军擅长技击,较量技击术便了。”
“上将军百战之身,两军阵前攻敌所长?”
“丞相要明告秦军之短?”
“秦军无长无短,无分男女。”
“好!燕军任选较量之法。”
子之大步走到燕王身边,啪啪拍了两掌高声道:“诸位肃静,方才我与秦国丞相商议,为给燕王与栎阳公主婚典助兴,秦燕两军比试战力。两日比四阵:第一阵女兵,第二阵剑术,第三阵骑士,第四阵步卒搏击。今日当殿比试前两阵,明日南门外比试后两阵。诸位以为如何?”
“好!”燕国大臣兴奋叫好。秦国宾只是笑了笑而已。
燕易王深感意外,皱着眉头道:“这妥当吗?”
栎阳公主笑道:“上将军主意已定,我王与臣民同乐了。”
子之没看燕易王,高声下令:“宴席后撤三丈,红装武士成列!”
大殿中一片清脆应答
七、古老的联姻方略修好了秦燕盟邦(2/6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